时间:2018/08/27 来源:专业视听网
关键词:
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在京举行
8月23日,以“文化新业态在演艺中的发展应用”为主题的“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”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报告厅举办。来自人工智能、虚拟(增强)现实技术等文化新业态设计研发者、应用者、从业人员;国内外文化管理机构、艺术演出机构的管理者、舞美设计者、相关艺术院校师生,演艺装备技术研发生产及应用人员等200余人参会。
出席论坛的嘉宾有: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调研员赵奉杰女士,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先生,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副主任付向核先生,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先生,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先生,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先生,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高飞女士,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少将,中国知名视觉设计师、G20 文艺晚会等艺术表演总制作人沙晓岚先生,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院长许秀中先生,AES国际音频工程学会主席戴维•舍尔曼先生(Mr. David Scheirman),韩国剧场安全中心首席研究员金东均先生(Dr. Duncan Kim)、Mr.Jinsil Han,欧洲知名视频设计汉斯•克门赫克先生(Mr.Hans Cromheecke),2012年伦敦奥运会视频设计约翰•蒙罗(Mr. John Munro),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戏剧电影系教授、美国演艺设计师工会注册设计师于海勃先生,中科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张树武先生,北京舞蹈学院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先生,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、副研究员、导演刘春先生等。
本届论坛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同主办,北京《演艺科技》杂志社承办。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、《演艺科技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熊英主持论坛。来自中国、比利时、英国、美国的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主旨及专题演讲,以及沙发座谈研讨。
熊英主持论坛
聚焦新业态 孕育新发展
首先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调研员赵奉杰致辞,她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,并表示聚焦文化装备新业态,探讨文化、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,很有必要。在谈到对当前行业发展的认识时指出,一是主动面向文化建设主战场的迫切需求,二是合力破解文化装备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,三是大力强化创新驱动拓展文化装备制造新领域。最后她表示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动装备制造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,切实发挥文化装备对文化生产消费链条的支撑、保障和服务作用,推动制造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。
赵奉杰致辞
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代表主办方致辞,对到会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,对给予鼎力支持的文化和旅游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。他指出,本项论坛一直聚焦于行业的热点问题或发展趋势,每年都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技术专家、艺术家,对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方法进行研讨。本次论坛是在新形势、新业态、新举措的背景下举办的,新型的演出形态,是新技术与表演艺术的高度融合,呈现出迥异于常态的演出效果。对此,进行介绍、分析、研讨、争鸣,必将促进我国文艺演出的发展,促进演艺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。
朱新村致辞
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代表主办方致辞,并做了文化新业态及文化装备发展主旨演讲,他首先分析了文化装备新业态的新特点新趋势,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,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中国制造逐步向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”方向迈进。大力发展文化装备,促进文化需求和装备供给有效结合,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,增强制造强国、文化强国战略任务的衔接协同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在推进文化装备工作中,在推动形成文化装备工作体系、营造文化装备发展的政策环境、加快演艺装备发展应用步伐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。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思路,要加大文化装备科技创新力度,要加快打造知名品牌和标准体系,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。最后他表示,希望本次论坛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装备发展水平,促进工业文化新业态培育的一次重要会议。
罗民致辞
展现演艺新技术新业态 开拓新视野
新科技的发展与其在演艺领域中的应用一直成同步态势,并对演艺的发展起到了支撑、驱动的作用。在主题演讲环节,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“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”专家组组长张树武先生,阐释了“人工智能及智能化影像的技术与应用”。他结合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,简要剖析人工智能的内涵,作为文化领域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代表——智能化影像所具有的特征和发展现状,并解析智能化影像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。他具体介绍道,智能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影视、演艺等文化娱乐领域,为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,提升文化的创作力、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当前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发展迅猛,无论是基础理论创新、关键技术突破,还是规模产业应用,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人工智能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,近年来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但真正的理论突破尚未到来,产业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,仍存在诸多瓶颈、盲区和局限。路漫漫其修远兮!
张树武演讲
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、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先生则带来了“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融合——以《对话•寓言2047》为例”的精彩演讲。《对话•寓言2047》是张艺谋导演2017年执导的一部概念舞台剧,在演出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,引起了业内的关注。任冬生剖析了该剧的创作理念和实践体会,秉承“传统与科技相结合”的理念,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、音乐、舞蹈与激光、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现代科技之间“混搭”契合,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和探索性。他总结道,从舞台光源到舞台机械,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到数字化投影及LED屏幕的进步,再到无人机与AI技术的应用,科技与演出的联系越来约紧密,甚至反作用推动科技的研发与进步。《对话•寓言2047》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推出的一台具有代表性的舞台剧。
任冬生演讲
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、副研究员、导演刘春,多年致力于表演艺术的跨界创作,探索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实验,以及多媒体互动的视觉创新。论坛上,他以“科技时代的身体与剧场”为题,关注在“互动的,三维的,沉浸的,社交性质的,游戏化的”新型文化空间中,表演艺术在剧场功能、身体、观众角色、观演关系发生的变化。他介绍说,演出的空间由现实向虚拟拓展,传统剧场或现实空间已经不再是表演的唯一选择,表演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与虚拟的环境和物体共舞,同时观众与表演者感知空间的方式也随之变化。科技融合模糊了生活与剧场的边界,甚至重塑剧场的原则。观众的角色也不再是单一的欣赏者,变成了体验参与者,身体感知激活,身体观念是能动的,介入的,人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独特的“演出”。
刘春演讲
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戏剧电影系教授、美国演艺设计师工会注册设计师于海勃,在阐释“演出艺术与技术”过程中,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在国外的艺术实践,以宏观的视角,观察新技术是如何通过巧妙地创意而变为成功的作品。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,我们四处搜寻,不断打探新的东西。其实,新的玩意儿不是每天都有。新技术的出现具有明显的“代际”的特点,基本上以10年计算,“快速更新”是错觉,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。然而艺术创新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,它无时不孕育在我们的创意中,或藏在我们的想象里。
于海勃演讲
探讨科技与艺术交融 启迪思想
接下来进入思想交锋的沙发座谈研讨环节,由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、教授伊天夫主持,2008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、于建平少将,中国知名视觉设计师、G20文艺晚会等艺术表演总制作沙晓岚,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、副研究员、导演刘春,欧洲知名视频设计师汉斯•克门赫克、2012年伦敦奥运会视频设计约翰•蒙罗(Mr. John Munro)五位业内重量级人物,围绕“演艺创意、创新与技术融合”各抒己见。
沙发论坛
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演艺领域中的应用往往同步进行,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虚拟(增强)现实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,被广泛应用于舞台、实景、大型文体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中,催生文化新业态,打破了观众与演员、生活与艺术的边界。嘉宾们就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的时代特征、文化新业态特点,欧洲视频设计和技术手段发展的主要趋势,科技对艺术创作、演出艺术表演形式、表演手段的影响,如何运用好技术承载各种艺术形式,应该如何把握技术应用的度,如何平衡技术和故事、艺术之间的关系,以及新业态下对人才的新要求和需要培养的科学素养等方面,各抒己见,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
本届论坛主题针对当下文化领域特别是演艺领域的变化与需求,通过主题演讲、座谈研讨,从不同角度,不同层面,为业界带来了新的理念、技术,新的思考与碰撞。演讲嘉宾均为行业内资深的专家,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深入探索,内容精彩,对大家很有启迪作用。
主办方希望论坛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沟通和探讨的平台,为演艺领域新业态、新技术的发展,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,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演出艺术,有益于演艺文化的繁荣发展。